2.团队结构优、能力强、学术专
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标志性成果的教学团队。逐步提高骨干教师实践能力,聘请企业技术工程师优化队伍结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团队现有成员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工程师2人,讲师1人。40岁以下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人,在读博士1人。
依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具体情况,以专业系列课程为建设平台,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在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来,本团队成员曾多次承担厅局级、院级科研、教改项目,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23篇,其中核心7篇。共获各项奖励3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中刘敏钰教授主持的项目成果《高校试卷质量分析系统》在全院已使用多年,规范了全院课程的试卷质量分析工作,使试卷质量分析更加科学化,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杨丽军副教授主持的项目成果《计算机模糊评价系统》在学院督导室已使用多年,在全院每年两次教学满意度调查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3.团队积极开展课程建设
本团队重视基础课程教学,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通过创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措施,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形成宽松而严谨的教学与学术环境。全面推动教学改革实践,努力创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申请并开展多项教改项目,同时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规范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抓好教材的配套及系列化建设,努力做到精而新;配备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师资队伍,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其运用现代化进行教学的能力;重视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施严格、科学的考试和考察制度;重视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建设目前已建设成院级重点课程一门:《数字电路》;系级重点建设课程三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等。加快更新改造传统课程,以主干课程为建设重点,逐步优化课程体系,使其适应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4. 团队注重校企合作
近年来,团队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长期聘请知名企业工程师承担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年聘请企业技术权威、技术大师定期到学校举办讲座、技能演示观摩课,通过讲座和观摩,师生能及时了解计算机技术领域前沿动态和最新资讯。每年还聘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工程师指导课程技能训练,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指导部分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
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在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学生到企业、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5.团队注重师资建设
根据本团队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近年来对团队成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提高。在青年教师建设方面长期坚持以老带新和学术进修相结合的路线,为年轻人成长创造优良的条件,并提出“三高”要求: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水平。一方面我们发挥教学团队的老教师们在教学上对年青老师进行的传、帮、带。另外一方面,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学历,并与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加深了这些教师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教师培养机制建设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选拔优秀教师接受培训,进一步获得新知识,新技能。逐步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招聘和引进高水平教师,使之在教学与教改的第一线发挥骨干作用;鼓励中青年教师以教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为目的到外地调研进修。
(2)提倡与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高一级学位,提高其学术水平。
(3)以岗位聘任制为基础,改革和健全管理体制,形成激励机制。
(4)组织听、集体备课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6.团队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
团队教师经过多年来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研究、不断改革创新,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具体、更明晰、更加适应社会实际需求。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为此,编著了《网络工程实验指导书》和《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等,共7门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团队教师主编或参与编写的教材主要有:
(1)刘敏钰参编的《Office xp 实用教程》
(2)刘敏钰主编的《网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3)杨丽军参编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
(4)薛鸿民参编的《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实用教程》
(5)薛鸿民参编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实训教程》
在教材选用方面,除了使用本团队教师主编或参编的教材外,还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比较快的特点尽量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等面向21世纪教材和国家规划“十一五”教材,确保给学生教授计算机方面前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