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是2010年形成的,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教学团队。4年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随着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要求而发展,整体上呈现了一种向上的发展势头,现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涵盖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VF)、计算机应用基础(C)、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一组课程和相应的教学团队。目前团队共有专任教师18名,承担着全校本、专科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任务。长期以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科研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的理念,通过积极参与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质量。
1. 团队教学思路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着“先实验,后推广”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适应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途径与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对学习更有兴趣,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新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学习教学技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主动实践、积极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变继承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从而获得科学素养,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创新能力和教师基本技能。
2.团队结构合理,注重课程与教材建设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为改革重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建设一支勇于探索教育理论、服务于高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高素质学术骨干人才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0人,助教1人,其中高级职称者占39%,硕士学位教师占52.9%,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9岁,45岁以下者占88%,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梯队;团队成员分别毕业于不同院校的相同或相近专业,学缘结构合理,团队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多数教师长期从事本科教学工作,高校教龄在10年以上教师占47%,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团队成员团结合作,中青年教师在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提升显著。
近4年来,团队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团队成员承担课题《“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库建设与研究》、《“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建设与研究》、《“VFP程序设计”试题库建设与研究》、《本科非计算机专业“C程序设计”试题库建设与研究》研究工作;发表论文60余篇,编著出版《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第二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6部教材。
3.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以现代计算机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不断丰富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并增设培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特设课程;强调为基础教育的服务意识;从提高对计算机信息素养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一衔接双提高三促进”,即有能力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衔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团队合作机制的建立,坚持教学与学校、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密切跟踪信息技术教育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及时更新或增加教学内容。现已实现Windowns 7环境下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类别开展VF(文史类学生)、C(理工类学生)和Office 高级应用(术科类学生)的教学工作。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的重点是改革传统的“满堂灌”,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1)“案例—参与—探究”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精心设置的案例,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深层次的参与和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
(2)“活动—参与”教学模式:以学生主体探究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
(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通过主动实践、积极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变继承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
(4)分层式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使得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4.团队注重制度建设
(1)以优化相关制度保证教学团队建设
本教学团队建设将在学院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建成适应本团队发展的制度,包括:教师队伍管理、教学资源建设规划、教学工作指导,科研支持,外出交流合作制度,传帮带制度等。通过各项规章制度,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并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帮助优秀教师形成更加鲜明的教学风格,培育教学名师,推动计算机公共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在教学团队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相对合理的情况下,时刻关注新变化,注意队伍成员在学科结构、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等方面的不断优化,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队伍放在重要位置。
(2)以加强科学研究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利条件,把教育教学研究摆在首位,创造一切条件为本团队成员的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引导团队成员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加强科研支持与管理的力度,以研究特色显团队风格,以团队发展促个人成长。
(3)强化教学交流与教学实践
定期举办教学改革研究活动、集体备课、教学示范课、公开课,开展各种类型的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通过示范、交流和竞赛,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帮助团队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培训、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主持或参加教改课题或科研课题等途径,促使团队成员不断超越自我,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